您当前的位置 :天下畜牧 > 畜牧  正文
奶牛业成拉动山东东营畜牧增长新亮点
2017年06月12日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

  鲁网6月12日讯 今年以来,东营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总体看好

  据东营市统计部门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农村经济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3.8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牧业产值20.71亿元,同比增长7.6%;渔业产值4.08亿元,同比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84亿元,同比增长3.0%。牧渔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总量稳定扩张主力军,全市牧渔业总产值24.78亿元,占总产值比重的56.5%,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8.32万吨,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奶牛产业成为拉动畜牧业增长最大亮点。全市牛奶产量9.14万吨,同比增长28.0%,占肉蛋奶总产量比重为49.9%,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受肉禽价格上涨影响,带动肉禽养殖形势大好。全市活家禽存栏1844.91万只,同比增长12.5%;活家禽出栏1974.60万只,同比增长17.0%。禽蛋产量3.67万吨,同比增长13.7%。肉羊育肥养殖快速增长。一季度羊存栏86.42万只,同比增长15.4%;羊出栏64.17万只,同比增长0.9%。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渔业部门以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为发展方向,积极发挥渔业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全市现代渔业建设步伐加快。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39万吨,同比增长1.5%;实现渔业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5.3%。全市休闲渔业发展态势向好。省级休闲渔业园区达到7家,面积12.9万亩。

  生态林业快速增长。近年来,全市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大力实施生态林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林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全市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一季度,全市林业增加值增长7.0%,人工造林面积5.68万亩,绿色生态东营步伐加快。

  农村居民收支双增。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2元,增加389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全省高出0.2个百分点,比全市GDP增速高1.3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2.24∶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35元,增加259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全省高出1.0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与莱芜并列全省第五位。

  东营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效令人欣喜,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让人担忧。东营市统计局专业人士介绍,当前,农民增收仍面临一些困难。

  最关键的是,当前全市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仍需发力。首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很少。再者是产业融合机制不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不足,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还有就是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不高。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缓慢。

  精准“点穴”下猛药

  找准了问题,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如何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关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议。

  完善政策,支持畜牧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畜牧业波动将直接影响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畜牧业发展。大力支持发展生态畜牧业,制定扶持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抓好养殖场户粪污无害化处理,积极鼓励流转土地,发展家庭牧场,逐步建立“育繁推”“种养加”全产业链条式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以增加财政补贴补助、增加贷款贴息、减免税费、延长贷款期限为手段,以设施投入、运转补助、风险机制建立为形式,建立畜牧业扶持保护政策体系,帮助生产经营者渡过难关,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建立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畜牧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必须建立完善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如政府补贴机制、战略收储机制、金融支持等机制。出台畜牧业价格保险政策,鼓励畜牧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业投入。优化投入结构。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加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完善和适度加大包括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在内的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补贴应当更多地向种养特色品种的农户和能够有效带动全市农业健康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倾斜,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农业基地,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新开发项目,政府要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鼓励其发展,并实行项目投资科学论证,实施过程加强监督,事后进行效益分析,切实提高投资成效。广开投资渠道。各级政府要从政策、税收、服务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引导和推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农业信贷投放,保险机构应增加农业保险的品种和额度,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全方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切实解决农产品卖不好、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让农业成为优质高效产业,使农民在结构调整中获利,实现农民增产,农业增效。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拓宽农村居民创业就业收入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保障收入。保障农村居民土地及房屋权益,拓宽农民增加财产收入渠道,增加理财产品,提高城乡居民来自于投资的财产收入,同时转变居民投资理财的理念,引领居民积极参与投资理财。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支持农高新区建设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市畜牧示范区建设,抓好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农业重点项目“擂台赛”,对农业园区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在规划、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简化审批流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家庭农场建设。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卖得好的农产品品牌。(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可移动阅读本文。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打开网页,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